賣情懷,玩爛梗,炒冷飯,2023年的國產綜藝還有救嗎?

2022年,堪稱綜藝史上最艱難的一年。

招商難,讓很多綜藝還在籌備階段就被扼殺在搖籃里。

出圈難,很多原本爆款的綜藝續集都沒有達到預期。

在「懷舊風」的浪潮下,國產綜藝集體「回憶殺」,比如《乘風破浪的姐姐》、《披荊斬棘的哥哥》、《聲生不息》等。

這些節目,體量大,參加的嘉賓咖位也不小,但是掀起的話題度遠沒有達到預期。

回望近十年的綜藝之路,誕生的爆款不少,如《爸爸去哪兒》、《奔跑吧兄弟》、《花兒與少年》等。

如今的國產綜藝,再也沒有現象級爆款,究其原因在于創新性不高,同質化嚴重,一味的靠制造沖突、炒作話題已經行不通了。

隨著時代的變化,觀眾審美的提高,綜藝的普遍套路容易讓人感到乏味、單調。

2023年的綜藝市場如何?從目前正在熱播的七檔綜藝可以窺見一二。

01《我們的客棧》

這檔節目的主旨和嘉賓,看起來非常吸引人。

主旨是讓嘉賓在「時光客棧」里,體驗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,有種生活慢綜藝的調性,正好符合現代都市人對田園和慢生活的向往。

嘉賓陣容有姚晨、唐嫣、莊達菲、沙溢、張杰、楊迪、張新成。

顏值擔當+搞笑擔當的組合,本就是綜藝里的王炸組合。

但是,看了正片后,卻讓人一言難盡。

第一期,讓嘉賓體驗五分鐘做一道菜,簡直是浪費食物。

張新成做個西紅柿炒雞蛋,西紅柿的「蒂」都沒摘干凈,就直接下鍋。

唐嫣做個炒雞蛋,油比雞蛋還多。

莊達菲一上場,楊迪交代她要把雞炒熟了才出鍋,她看都沒看就直接出鍋了。

緊接著,她做個炒雞蛋,鍋都沒洗,直接下鍋炒,雞蛋炒得黑不溜秋,最后被姚晨當成垃圾倒掉了。

本以為姚晨是個會做飯的,結果做了一盆西紅柿青菜涮鍋湯,連水都沒燒開就出鍋了。

到了后半場,嘉賓們開始玩游戲。

第一個是嘉賓連線好友,讓另一個嘉賓假裝成打電話的嘉賓,向對方發出邀約。

第二個是讓嘉賓說一個故事,讓別人猜真假。

這兩個游戲已經玩爛了,《王牌對王牌》、《青春環游記》等節目都用過這一招。

第二期,《武林外傳》的回憶殺來了。

節目組把「同福客棧」搬上了熒屏,還請來了范明,讓他作為導演為嘉賓導一出戲還原《武林外傳》的情節。

既然要回憶經典,沒辦法聚齊原班人馬的話,那在裝扮上花點心思也是可以的。

可是沙溢和張杰連頭套都沒粘,一身古裝,配上一頭噴著發膠的時尚髮型,實在令人出戲。

各個嘉賓尬演完,又坐在一起玩游戲,讓所有的嘉賓記《武林外傳》的主題曲的歌詞,記錯的人要被懲罰。

這個游戲是不是似曾相識,沒錯,又是一個被玩爛了的游戲。

在「導戲」環節,范明作為一個沒有導演經驗的人,他客串導演,屬實用力過猛,尷尬至極。

而別的嘉賓更是敷衍了事,根本沒有一個人入戲。

唐嫣扮演的佟掌柜,美則美矣,卻毫無靈魂。

這是唐嫣首次參加綜藝,出現在這檔評分只有3.4的綜藝里,難道不是在消耗自己的口碑嗎?

02《無限超越班》

《無限超越班》和《我們的客棧》都是同一個導演吳彤,但是兩檔節目采用的是完全不同的套路。

《我們的客棧》用的情懷+游戲,試圖把觀眾拉回十七年前的《武林外傳》。

而《無限超越班》要情懷,更要有話題。

作為一檔演技類的綜藝,模式復刻了之前的《我就是演員》,只不過這一次請來的導師都是TVB的。

導師陣容非常強大,爾冬升、惠英紅、吳鎮宇、佘詩曼,第一期還有成龍和趙雅芝。

這些大咖可謂是港片的風云人物,每個人都手握代表作,完全有資格坐在導師席。

導演非常精明,從第一期就開始搞事情。

面試環節,讓學員用粵語來介紹自己。

這些學員都來自內地,要現學粵語本就笑料百出,這成了節目其中一個笑點。

但是有笑點遠遠不夠,還得有「人設」。

沈月,出道六年,一上台就怯怯的,喜提「社恐」熱搜。

趙櫻子,給自己取了個「迪冪孟扎」的前綴,還放了自己紅毯摔倒的黑歷史,喜提「戲精」熱搜。

薛凱琪,40歲的少女,惠英紅和趙雅芝為她的外型爭論不休,喜提「中年女演員轉型」熱搜。

當然,導師席上的大咖們也能精準拿捏自己的人設。

爾冬升,穩坐C位,人狠話不多,一張嘴必定直擊演員痛點。

吳鎮宇,心直口快,連裝都不愿意裝。

惠英紅,高高在上的優越感,精準打擊各個學員。

第一期從學員和導師都輪流上了一遍熱搜,節目算是炒熱了。

當觀眾滿懷期待想看接下來的演技大比拼時,再次令人失望了。

韓雪飾演《金枝欲孽》中的玉瑩,套路化的演技,導師席一頓商業尬吹。

劉耀文飾演《沖上云霄》中的劉風,他毫無演戲經驗,表演過程中緊張又局促。

結果這樣的表演卻得到了爾冬升的認可,并且給了他一張紅卡(優秀演技)。

下了舞台,劉耀文又把這張紅卡退回給了爾冬升。

節目組給劉耀文的安排,簡直是完美地拿捏了流量密碼,讓流量小生賣了一波「真誠、有潛力、謙虛」的人設。

對流量一般的范世琦,節目組只能讓他當炮灰了。

先是遲到,被導師怒批。

在選劇本的環節,他拒絕了車保羅的邀請,同樣被爾冬升暗諷。

演完《使徒行者》后,爾冬升再次說范世琦很驕傲。

演戲小白被猛夸,有經驗的演員被貶低,節目組是很懂營銷的。

總之,這檔綜藝打著「探討演技」的旗號,實則是炒話題、博眼球。

03《時光音樂會2》

在競技類音綜大肆橫行的當下,真正聚焦音樂本身的綜藝少之又少。

《時光音樂會》的出現,恰好彌補了市場空白。

這檔節目用戶外音樂會的模式,邀請歌手之間互相翻唱彼此的代表作。

在演唱的間隙,歌手們談論過往的故事、音樂背后的經歷,頗有一種時光的味道。

在第一季中,節目組邀請了譚詠麟、林志炫、鳳凰傳奇、張杰、郁可唯、許茹蕓作為常駐嘉賓,又邀請了廖昌永、任賢齊、汪蘇瀧等實力唱將作為飛行嘉賓。

因此,整個第一季給人一種音樂盛宴的感覺。

有如此好的開端,大家都以為第二季會延續第一季的口碑。

但是第二季卻令觀眾失望了。

常駐嘉賓的陣容還算可以,田震、孫悅、阿杜、梁詠琪、周深和胡夏。

但是有兩個缺憾。

第一個,少了像譚詠麟這種殿堂級別的歌手,而梁詠琪錄完第六期后也走了。

第二個,缺少中生代實力女歌手,鄧紫棋錄了兩期就走了。

在節目的設置上,也有不少瑕疵。

比如沒有專業的主持人串場,只有周深負責介紹嘉賓,他的綜藝感不錯,演唱功底好,但資歷太淺,主持經驗不夠,要駕馭住整個場子顯得太吃力。

比如歌手的演唱順序是玩游戲誰贏了誰上,這種猜歌名、猜歌詞的游戲,且不說無聊至極,更無語的是,歌手的出場順序早就彩排過了,大家還要裝作不知道,讓整個節目的尷尬感又提升了一個檔次。

最令人不滿的是在飛行嘉賓的邀請上,第一季邀請的基本上是常駐嘉賓的音樂好友,而第二季邀請的嘉賓有的和音樂根本沒什麼關聯,純粹是為了唱而唱。

比如第二期中,王大陸和梁詠琪合唱《許愿》,在梁詠琪面前,王大陸根本毫無唱功。

比如第五期的范世琦,明明是個演員,唱功一般,和常駐嘉賓也不熟,在其中非常尷尬,還接連參加了兩期。

總之,《時光音樂會2》已經背離了第一季的初衷,沒有了時光的味道,也沒有了純粹的音樂。

04《今晚開放麥》

毫不夸張地說,這是我看過最尬的分享秀了。

《今晚開放麥》的節目模式和《脫口秀大會》類似,但是節目品質卻差了十萬八千里。

岳云鵬和王耀慶擔任主持人,滿屏的尷尬和油膩。

岳云鵬雖然有喜劇天賦,但是為了喜劇而喜劇,看得令人抓狂。

王耀慶曾在綜藝里貢獻過不少搞笑名場面,可是讓他挑大梁的時候,卻差了點意思。

他一上來就唱跳了一首《安可王》,依然是一副霸道總裁的模樣。

嘉賓的出場,節目組設置了一個環節是,岳云鵬帶著耳機,王耀慶在耳機里指揮他采訪嘉賓,其中不乏犀利一點的問題。

這個環節非常無語,岳云鵬用力過猛的表演,嘉賓只能摸不著頭腦地陪他演戲。

參加的各個嘉賓,連稿子都不熟悉,只能看提詞器。

比如王濛一直抬頭看斜上方,說話斷斷續續的。

更令人無語的是,釋小龍和郝邵文這一對嘉賓,看得出節目組想賣情懷。

但是這兩個人的「脫口秀」完全是為了宣傳釋小龍的電影。

實際上,嘉賓表演欠佳,和節目組準備的稿子有很大關系。

《脫口秀大會》好看的地方在于,它會抨擊或吐槽一些社會現象,引起觀眾的思考,說出了觀眾不敢說的話。

而《今晚開放麥》中的稿子,平平淡淡,話題毫無討論度。

王濛的圍繞「我的眼睛就是尺」,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。

孟鶴堂的主題是自律,講述內啡肽和多巴胺。

釋小龍和郝邵文講述的是自己的童年經歷。

吳昕講述的是「種菜種成草」的經歷。

這些選題與其說是脫口秀,不如說是講故事大會,還是一些無關痛癢的故事。

更要命的是,嘉賓講述的事情明明不好笑,節目組還要放出一些笑聲,營造出氛圍。

每個嘉賓表演完,還有一個「真假麥」的環節,由主持人提問,嘉賓選擇說真話或假話。

節目組設置的問題非常無聊,讓整個環節只是在湊時長。

看得出,東方衛視還想延續《今晚80后脫口秀》的風格,結果沒有模仿到精髓,只剩下笑料。

05《我們的民謠》

這檔節目對標的是《樂隊的夏天》,但內容和形式卻比《樂隊的夏天》差很多。

《樂隊的夏天》之所以能出圈,是因為它的主旨非常清晰,就是探討音樂本身,從而讓觀眾看到多元化的音樂形式和音樂人。

《我們的民謠》暴露出的問題太多。

第一,整個節目很松散,節目組是既要綜藝效果,又要競演,有點四不像。

第二,對民謠的定義不嚴謹,陳粒、謝春花、丟火車都不是民謠歌手,還有蔣先貴明顯唱的是電子+搖滾,節目組把他們邀請到民謠的舞台上未免太不尊重真正的民謠歌手了。

第三,節目的音樂性不強。大多數參賽的歌手都是拿著一把吉他唱,民謠真的只限于吉他和小情小愛嗎?

第四,賣情懷的元素過多。許多歌手都在談論夢想和過往,拼命煽情,讓觀眾眼含熱淚,連導師席上的老狼、張亞東和李宇春都被帶入這個漩渦,沒有專業性的點評,只剩下眼淚和回憶。

第四,呼蘭和徐志勝兩個脫口秀演員來擔任主持人,搞笑是搞笑,但也只會搞笑了,不懂民謠,沒有專業性,和整個節目的調性偏離。

第五,剪輯對歌手不尊重,有的歌手「戲份」很多,除了唱歌之外,各種插科打諢,而有的歌手連一首歌都沒完整剪輯出來。

總的來說,這個節目的立意是好的,中國民謠的確需要更大的舞台,但節目組的策劃和導演毀掉了這一切。

06《合伙吧少年》

職場觀察真人秀,珠玉在前的有《令人心動的offer》,這檔《合伙吧少年》復刻的模式半斤八兩。

只不過《合伙吧少年》記錄的是十位實習生在中國鄉村本土品牌「老鄉雞」中的實習經歷,同時讓實習生們聯手打造出一家旗艦店,完成品牌創新。

觀察嘉賓有喬欣、黃曉明、李希侃、汪聰、束從軒。

從嘉賓到節目形式都沒有太多亮點,但是槽點卻不少。

節目組很會搞事情,請來的實習生都是高學歷,或者有海外留學背景的。

比如張浩于,畢業于天普大學,回國后入職過4A廣告公司。

用「人才」來增加節目的可看性,的確是一個方向,但是要讓他們去一家鄉村本土品牌實習,這真的符合現實嗎?

就像被稱為「數學小天才」的應悅說的,都沒怎麼聽過這個品牌。

顯然,這些實習生根本不是誠心來實習的,只是配合節目組演一出戲。

還有那個李璐迦,打著實習生的旗號,其實是來刷臉而已。

濃妝艷抹,一上來就是領導的姿態,在完成任務的時候也不專心。

作為一檔職場類的節目,沒有職場的嚴肅氛圍,只想著博眼球、炒話題,顯然是令人失望的。

07《元音大冒險》

在內容同質化嚴重的綜藝市場,《元音大冒險》是創新的。

整個節目基于虛擬現實,六個嘉賓作為地球玩家,通過鏈接虛擬人物,完成游戲關卡。

聽起來很酷炫,但是開播后在站內的反響平平,收視率糊穿地心。

這種節目之所以得不到市場的良好反饋,是因為它的局限性大,可觀看性不強。

首先,整個節目的虛擬場景都是通過建模來完成的,這種場景需要逼真且精度要求高,但是節目里呈現出來的模型不高清、不精致,從觀感上就拉低了節目的檔次。

其次,節目的主題不清晰。

在先導片中,節目的旗號是「收集元音之石,拯救元音大陸」,看起來是個宏大且有趣的話題,但是節目開播之后又變成了「解鎖盲盒,探索角色記憶」,嘉賓一頭霧水,觀眾更是不明就里。

沒有一條清晰的主線,讓整個節目變得松散,觀眾很快就看不下去了。

再者,現場觀眾通過佩戴VR眼鏡進入到虛擬世界,能沉浸式的感受整個節目,但是屏幕前的觀眾不能,只能當個旁觀者,體驗不到虛擬世界的樂趣,自然變得無聊空洞。

最后,節目環節老套。

比如第一個環節是嘉賓通過虛擬人物闖人形鉆墻關卡,這種環節和真實世界的游戲并無不同,只是把真實的人用虛擬人物代替了。

因此,整個節目雖然套著高科技的外殼,但是做的依然是真實世界里的事。

更致命的是,這種虛擬世界的游戲全部在棚內拍攝,場景單一,游戲環節乏味,根本無法吸引觀眾的眼球。

總的來說,目前建構虛擬世界的技術還不夠成熟,營造出的氛圍感不夠,機械感太重,從而變得無聊。

其實,在《元音大冒險》之前,也有類似的綜藝,比如《跨次元新星》、《2060》、《登錄圓魚洲》等,但是市場反饋都差不多,噱頭大,內容尷尬。

看得出,整個綜藝市場想貼合當下熱門的元宇宙概念,但是想要呈現出好的節目效果,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不僅僅是節目制作,還有技術迭代。

愈姑娘說賣情懷,玩爛梗,炒冷飯,是目前綜藝市場上的三個顯著問題。

2023年的綜藝市場會如何?如果這三個問題不能得到改善,依然難出爆款。

當然,在目前播出的綜藝中,也有正面的例子,比如《快樂再出發第二季》、《再見愛人第二季》。

主打的都是小成本綜藝,但貴在內容扎實,有足夠的輸出,讓觀眾能從中得到思考或啟發。

如今的綜藝市場,早已不在風口上了,當潮水退去,必然淘汰了那些浮夸、博眼球的內容,真正能留住觀眾的內容必定是真誠的、用心的。

希望2023年的綜藝市場能有新氣象。(完)

【愈姑娘】記錄娛樂圈的風云驟變,感謝大家的點贊和關注!
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