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小龍的一生只有33年,可無論過去還是未來,他都是全世界范圍內毋庸置疑的的功夫巨星。
上世紀60年代,李小龍在美國是響當當的中國功夫代言人,無數美國人前來挑戰,華人卻寥寥無幾。
1965年,籍籍無名的黃澤民前來挑戰李小龍。
這一戰,李小龍贏了,可奇怪的是,李小龍卻為此氣惱許久,他羞于提及此事,甚至開始懷疑此前所學的武術是否適合實戰。
黃澤民輸了,他反而四處宣揚,似乎認為這是一件十分榮耀的事。
這其中有什麼隱情?
一掃病夫龍骨傲
在李小龍離世近半個世紀后的2022年,在谷歌輸入「Bruce Lee」依然有4.38億的驚人搜索量,在YouTube上,李小龍排名前五的視訊點擊量都在5千萬以上。
這就是李小龍的影響力, 他不僅僅是功夫巨星,更是第一個將「功夫」介紹到西方世界的華人,在西方人眼中李小龍代表的是「中國功夫」。
拍功夫電影只是他宣傳功夫的途徑,李小龍倡導的武術變革,才是他畢生所追求的理想,也是他能在華人乃至西方武術界贏得極高地位的根源。
7歲開始學武,27歲創立截拳道,李小龍在截拳道不同于「內外兼修」、「術道并重」的中國傳統武術。從嚴格意義上來說,截拳道是一種搏擊理論,它融合了詠春拳、柔術、空手道等武學精華,將一招制敵的攻殺術講的面面俱到。
就在李小龍創立截拳道的兩年前,1965年,他迎戰前來挑戰的黃澤民,這一戰,李小龍贏得窩火,這也成為他此后致力于創立截拳道的原因之一。
1965年是李小龍赴美的第六年,原本家人送他到美國是去學習的,可他如同在香港一樣,將大部分精力用在研習武術上,在美第三年,李小龍在學校附近停車場的一個角落掛起牌子開武館。
李小龍向學員傳授拳術,也傳授棍術。他是個「多面手」,7歲師從父親李海泉學習太極拳,李海泉是香港著名的粵劇演員,同時也是一名太極拳高手。李小龍酷愛武術,他天賦極高,學會太極拳之后經常找人切磋。
那時李小龍所謂的「切磋」其實就是打架,從7歲到12歲,李小龍打架從沒輸過。
13歲那年,他第一次被人打趴下,好友張卓慶嘲笑他一番后,建議他和自己一起學詠春拳。
1954年,張卓慶帶李小龍來到武館,李小龍拜詠春拳宗師葉問為師,學習詠春拳。
李小龍對詠春拳很是癡迷,一天至少練習5、6個小時,為了方便習武,他在家里裝了木人樁。
葉問十分贊賞李小龍的勤學苦練,李小龍十分敬佩葉問,他曾對記者說:「直到遇到葉問,我才知道了什麼是‘老師’。」
在葉問的教導下,李小龍的武功日益精進,但他還是習慣于到處找人打架,李海泉夫婦三不五時就要替兒子收拾爛攤子。
但李小龍卻不以為意,他找人打架的頻率有增無減,後來發展到了約三五好友打群架的地步。在當時的香港,打群架是犯法的,李海泉夫婦唯恐兒子因此入獄。
思來想去,只有送兒子離開香港最為穩妥,他們想送李小龍出國。李小龍出生在美國,并擁有美國國籍,李海泉夫婦決定送兒子赴美。
1959年4月,李小龍赴西雅圖讀書,由于英文水平有限,李小龍在美國的前兩年一直在高中讀書。
在此期間他結識了對功夫頗感興趣的 日裔美國人木村武之,在木村的資助下,李小龍在西雅圖唐人街的一個地下室開起了武館。
武館初開,學生寥寥無幾,為了提高知名度,李小龍和木村帶著幾個學生去西雅圖的各個大學做示范表演,他們的表演頗受歡迎,武館的學生越來越多。
1961年,李小龍考入華盛頓州立大學哲學系。次年3月,他和木村租用了學校附近停車場的一個角落,這里的空間和光線可比地下室好太多了,4月「振藩國術館」正式開門招生。
李小龍好斗好強,擅長演講,樂于推銷自己,弘揚中國武術。他的名氣越來越大,武館的學生也越來越多,這些學生中有華人也有美國人,很多時候,美國人甚至比華人還要多。
李小龍樂于向西方人傳授武術,他希望通過武術向西方人傳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,西雅圖只是他的起點,他野心勃勃地想將武術推廣到全世界,一掃中國人在西方人眼中「東亞病夫」的羸弱形象,打造出傲世天下的中國龍形象。
跨海猶平拳道真
在上世紀60年代,亞裔在西方飽受歧視,李小龍想要推廣中國功夫的談何容易,他不僅要向學生講授武術中蘊含的中國傳統哲學理念,還必須擁有令人折服的強大搏擊格斗能力。
隨著「振藩國術館」的名氣越來越大,前來踢館的人越來越多,這其中有西方人,也有華人。
當年,許多在美華人武術家看不慣李小龍的行事作風, 認為他太過張揚,他的武館也不該招收西方人。
李小龍則認為 華人武館出于門派之見,不招收西方人的做法太過迂腐陳舊,武術就該如跆拳道、空手道一樣成為一種廣為流行的運動。
對于華人武館之間為了利益驅使,明爭暗斗的亂象,李小龍也多次在公開演講中發表反對意見,這更加引得一些華人武術家不滿。
在1964年李小龍贏得全美空手道大賽冠軍后,這種不滿情緒達到頂峰。
1964年夏,李小龍和新婚妻子琳達將武館從西雅圖搬到紐約百老匯大道,新婚燕爾,李小龍意氣風發,報名參加在美國長島舉行的全美空手道大賽。
他以凌厲的拳腳動作獲得全勝戰績,贏取冠軍,李小龍的名號響徹全美武術界。
一些保守派華人武術家卻深感不滿,他們認為李小龍身為習武者不安于研習武術,卻學習日本人的空手道,這是對傳統武術的挑釁。
加之李小龍獲勝之后曾高調地發表言論,表明一些不成熟的武術體系中充斥著「多余且無用的動作」,一時間,「指摘傳統武術的狂妄小子李小龍」成了保守武術家的公敵。
此后發生的一件事,則直接引得保守武術家們派人向李小龍發起挑戰。
1964年8月的一天,紐約唐人街新聲戲院,正在舉行香港邵氏公司新片見面會。
公司特邀李小龍做武術表演,李小龍興致很高,打了一套詠春拳,還隨機請一位男觀眾上台參與表演,面對李小龍凌厲的寸拳,大膽的男觀眾并沒有退縮。
李小龍點到為止,他的拳頭沒有落到男觀眾身上,男觀眾得勝般哈哈大笑,現場也爆發出一陣哄笑聲,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觀眾在噓聲中將點燃的煙頭丟上舞台。
李小龍面沉似水,他當即掃視全場,朗聲開口,「妳們中間如果有人比我厲害,請上台表演。」
現場無人回應,他頓了頓,接著道: 「在美國,論中國功夫,還沒人能贏過我,如果有人覺得我說得不對,盡管來向我挑戰。」
觀眾們中來自唐人街的武術家聽此很是不忿,見面會結束后,他們召集保守派武術家,轉述了李小龍的「狂妄之詞」,保守派武術家在氣憤中決定派人向李小龍發起挑戰。
與李小龍同齡的黃澤民成了不二人選, 香港人黃澤民8歲習武,師承名家馬金鳳、嚴尚武,這二位是少林功夫大師顧汝章的弟子。
黃澤民自小頗具武學天賦,馬、嚴二位師傅對他十分器重,在傳授他少林拳、鐵砂掌的同時,還請武術大師葉雨亭教授他迷蹤羅漢拳。
在同輩人中,黃澤民是佼佼者,是很多老一輩人寄予厚望的天賦型武者。
1964年,受香港精武體育會指派,黃澤民赴舊金山工作。他的到來引起了華人武術界的熱烈反響,年長者因他師承大家,贊譽他「后生可畏」,年輕人不服,有些人向他發起挑戰,而后紛紛落敗。
黃澤民在短短幾個月內贏得 「實戰搏擊王」的美譽,儼然成了華人武者中冉冉升起的新星。
但這顆新星在李小龍面前頗為黯淡,相比李小龍在美國大放異彩,黃澤民的名號僅在華人武者中叫得響,出了這個圈子,他依然寂寂無名。
也正因為這樣,保守派武者認為黃澤民是最適合向李小龍發起挑戰的人,贏了,自然風光無限,輸了,對黃澤民而言也沒有什麼損失。
在前輩和同輩的萬般相邀下,黃澤民代表舊金山華人武術界向李小龍發起挑戰。
1965年1月,奧克蘭武館,李小龍和已經懷有8個月身孕的琳達等人靜等黃澤民。不一時,黃澤民一行7人來到武館,他向李小龍地上挑戰書,李小龍打開卷軸。
「李小龍若敗,則從即日起關閉武館,或不再招收西方人為徒。」
看到此處,李小龍目光銳利地注視著黃澤民,「這是妳的想法?」
黃澤民略顯尷尬,他指向身邊的6位華人武者,「不,這是他們的意見。」
早在香港時,黃澤民就對李小龍有所耳聞,而今面對李小龍,他提出諸多要求,例如在比武過程中不許擊打襠部、頭部,雙方要本著友好的態度切磋,李小龍當即表示反對, 「比武就是要比出個高低,輸贏是唯一的規則。」
比賽開始,雙方站在武館正中,黃澤民剛剛拉開架勢,李小龍的詠春直拳就如閃電般劈面而來,黃澤民慌忙躲閃。
開局僅一分鐘,面對李小龍凌厲的攻勢,黃澤民只有招架之力,沒有還手之功。
眼見黃澤民落于下風,與他同來的幾個人急了,他們開始高聲叫嚷,試圖叫停,李小龍的好友嚴鏡海上前喝止。
比武繼續,一分鐘之后,李小龍的寸拳愈發虎虎生風,黃澤民力不能敵,選擇躲閃,他腳下閃轉騰挪,迅速避開李小龍的拳頭。
一場比武喜劇性演變成場地追逐賽, 黃澤民滿武館奔跑,李小龍滿場子追打,他的拳頭只能碰觸到黃澤民的后背衣衫,無法形成實質攻擊。
比武接近三分鐘時,二人終于回到武館中央,黃澤民體力不支,被李小龍一個鎖喉加背摔,摁倒在地,李小龍舉拳斷喝,「夠了沒有?」
黃澤民連聲認輸,「夠了。」
鬧劇般的追逐消耗了李小龍的耐心,他氣憤地抓著黃澤民衣領,將他一直拖到武館門口,就地一扔。
整場比武歷時三分鐘,比武結束后琳達上前擁抱李小龍,祝賀丈夫贏得勝利。
李小龍卻一臉懊惱,他認為自己沒有在一分鐘之內取得勝利,反而被對方拖到三分鐘,這是無可挽回的失敗。
李小龍鄭重地對嚴鏡海等人提出, 不要向任何人提及這次比武。
此役過后,李小龍一遍遍的思考,為何比武過程中能讓對方有機會逃脫, 他開始反思傳統武學中存在的問題,從訓練和理念兩個維度大破大立,結合太極拳陰陽互動的哲學理念,融入世界各個武道體系,創立了截拳道。
截拳道衍生于傳統武學,創新在不拘形式,先發制人,不給對手任何逃脫的機會,是一種變化無窮的搏擊術,這種武學理念,在世界武壇獨樹一幟。
只可惜李小龍英年早逝,否則截拳道體系會更加完善。
反觀黃澤民,隨著李小龍在世界范圍內知名度越來越高,他與李小龍的那場比武,幾乎成了他一生中最為閃光的部分。
黃澤民四處與人說, 他是唯一與李小龍比武撐到三分鐘的人,人們對此津津樂道,黃澤民名氣大振,開武館、收徒,成為一名成功的武術家。
世事難料,當年兩個25歲的年輕人怎會料到,一場3分鐘的比武,竟會成為李小龍創立截拳道的起點,亦成為世人對黃澤民唯一的記憶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