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事,父母不教,孩子永遠學不會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
是孩子成長路上重要的人生導師。
教育好孩子靠家園合作。
「教育」的主場在學校  「養育」的主場在家庭。
所以,有些事不能靠學校,不能靠孩子,而是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導。
比如獨立,比如規則, 比如責任,比如感恩。
教孩子獨立
《少年說》中高一女孩魯茸卓瑪說:
「媽媽,以前你在我身邊的時候我一直覺得生活是特別容易,特別幸福的。
直到有一天,我來到這個離家千里的學校。我才發現,原來我什麼都不會」
有一位幼稚園園長曾就家庭教育和阿貝這樣說:
家庭的教育方式千差萬別,有些孩子入園前就會自己穿衣吃飯,
有些孩子總是自己背著書包來上學,也有些孩子經常因感到無助而落淚。
表面上是孩子間的差異,其實是家長引導方式和方法的不同。
每個孩子在未來道路上都會,有必須自己去面對的麻煩和壓力。
如果家人非要全部代勞,那麼所有替孩子走的路,日後都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。
他只有獨自面對、處理的事情越多,將來的適應能力、應變能力才會越強。
所謂成長,不也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過程嗎?

教孩子規則

現代家長,都很重視「學科教育」和「情感教育」,
卻往往忽視了最重要的 「規則教育」,
守規則,不僅是對自己負責,
更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和認可。
守規則,不是限制孩子的自由。
而是讓孩子時刻都能享受平等和自由 。
為人父母,更應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。
從小讓孩子懂得規則的意義,讓他明白社會是講規矩的地方,才會讓孩子不慌不忙地面對未來 。
人生漫長、諸多險阻遵守規則會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、最安全的路。
教孩子責任

列夫·托爾斯泰說過:「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,他將一事無成,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」。

我們總會聽到身邊有一種聲音:
「他還是孩子,就不要計較了」
「他還是孩子,長大就好了」
「他還是孩子,比較年紀小」
......
 在孩子年幼時,不教會他建立責任感,是一件很危險的事。 
無論是犯錯後敢於承擔,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都是一種懂得負責任的表現。
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,周遭也不會是永遠都寵你的人。
承擔責任努力付出,才能收穫回報。
教孩子感恩
尼采曾說 :「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」。
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,也會是父母最大的福氣和幸運。
雖然孩子的感恩行為,看起來沒那麼轟動偉大,但也足以治癒我們疲憊的心。 
看到老師受傷,默默拿出一顆糖去安慰,
看到媽媽下班回家,高興地給媽媽捶捶肩揉揉腿,
看到奶奶行動不便,趕緊走過去攙扶和幫助,
這些細小但溫馨的畫面。
這些平常的再平常不過的場景。
卻都是孩子發自內心的暖心舉動。 
愛也是相互的,父母只有為孩子提供一個。
能勇敢表達愛和表示感恩的氛圍,孩子才會慢慢懂得回報的意義。
才會時時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,從而收穫更多的快樂和愛。
家庭是教育的基礎,也是學校教育效果的決定因素。
每一位優秀父母的高明之處,
都不是因為他們知道了什麼,
而是因為他們做了什麼。
有些事,父母不教,孩子永遠學不會。
有些事,只能父母來做。

用戶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