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以,有些事不能靠學校,不能靠孩子,而是靠父母的教育和引導。 「媽媽,以前你在我身邊的時候我一直覺得生活是特別容易,特別幸福的。 直到有一天,我來到這個離家千里的學校。我才發現,原來我什麼都不會」 家庭的教育方式千差萬別,有些孩子入園前就會自己穿衣吃飯, 有些孩子總是自己背著書包來上學,也有些孩子經常因感到無助而落淚。 表面上是孩子間的差異,其實是家長引導方式和方法的不同。 每個孩子在未來道路上都會,有必須自己去面對的麻煩和壓力。 如果家人非要全部代勞,那麼所有替孩子走的路,日後都可能變成他爬不出的坑。 他只有獨自面對、處理的事情越多,將來的適應能力、應變能力才會越強。
教孩子規則
從小讓孩子懂得規則的意義,讓他明白社會是講規矩的地方,才會讓孩子不慌不忙地面對未來 。 人生漫長、諸多險阻遵守規則會是這個世界上最簡單、最安全的路。 列夫·托爾斯泰說過:「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,他將一事無成,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」。
在孩子年幼時,不教會他建立責任感,是一件很危險的事。 無論是犯錯後敢於承擔,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都是一種懂得負責任的表現。
培養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,也會是父母最大的福氣和幸運。 雖然孩子的感恩行為,看起來沒那麼轟動偉大,但也足以治癒我們疲憊的心。 能勇敢表達愛和表示感恩的氛圍,孩子才會慢慢懂得回報的意義。 才會時時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,從而收穫更多的快樂和愛。